大港信息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20903|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化寻访] 朱方城“白龙洞”与像形文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3-8 14: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镇江

朱方城丹阳埤城镇西南水晶山北麓有一白龙寺,在其北面是上湾山,民国时开山发现了“白龙洞”。白龙寺清嘉庆《蔚然上人碑文》记载:“阳邑之北有名山曰白龙塘,山之麓有古刹曰白龙寺,世传山腹中有白龙, 号称神物,能出云降雨,岁旱,邑之人祷焉必应。故以之名山,而寺亦由此取意也”。

对白龙洞的发现埤城当地人网名为“部落神父” 的先生写过一篇调查报告,现节选“发现白龙洞”一节。 “2012-5-19 08:40:18

发现白龙洞(“部落神父”文)

起源于丹徒境内的马迹山属于宁镇山脉的一部分,经山位于马迹山的尾端。山间林木苍翠,郁郁葱葱,远看似画,近看是景。山谷泉水常年潺潺流淌,在山脚汇成奔流的白龙沟。古刹白龙寺山水相依,花鸟为伴,神润灵秀,禅意悠远。

民国期间,丹阳宗教渐趋衰落,百姓对宗教信仰的意念日趋淡薄,寺庙、教堂多被拆毁或移作他用。丹阳的佛教名山——经山附近四处开山采石,炮声震天,寺院的宁静神秘威严消失殆尽。白龙寺对面的采石场曾炸出个山洞,洞内发现许多动物化石,当地人称其为“白龙洞”。据史料记载,1937年,在白龙寺上湾山南坡洞穴内发现距今一万年以上的第四纪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涉及啮齿类、两栖类哺乳动物至少有十三种之多,洞穴出土的狸化石是我国继周口店洞穴后的第二次发现。现代著名考古学家,“北京人”第一个完整头盖骨化石的发现者裴文中(1904-1982年)教授研究埤城上湾山洞穴哺乳动物化石的论文,于1940年在中国地质学报印行的英文版《中国地质学会志》上发表,引起国内外考古专家的强烈关注。由于抗日战争爆发,狼烟遍地,白龙洞没有得到保护开发,众多化石被毁,研究资料丢失。

笔者近日采访了白龙寺荒田村年近八旬的退休教师何腊寿,搜集到当年开山采石发现白龙洞的第一手资料。

那年10月,天气寒冷,才四岁的何腊寿穿着鸡冠式大尾巴棉裤在家门口晃悠。他家就住在上湾山的山脚下,当地人把白龙寺对面的荒山丘陵统称上湾山,没有具体的分界标志。当年山上有狼,狼洞密布,白天也能见到群狼大摇大摆地在坡顶溜达,夜间会到村子里偷羊吃鸡,大人从不允许小孩独自上山,担心被野狼叼走。自从彭家山南坡有人开采山石后,隆隆炮声吓得狼群四处逃散,狼害才有所好转。忽然,何腊寿听到山上有人在大呼小喊,父亲也急着上山去看热闹,何腊寿想跟着去,可因为年纪小,路走不稳当,遭遇父亲一顿痛骂,他觉得委屈,独自坐在家门口哭了许久。

原来,采石工人砍走灌木树枝,挖去土表层后,一炮炸开一个被乱石堵住的山洞。这不是普通的狼洞,乱石扒开,洞门口封有两块平滑的板石,上面刻有十四个图案和四个象形文字。大家立即想到村里的私塾先生韩占树,河南人,学问高,精通四书五经,平时喜欢咬文嚼字。谁知韩先生到后,横看竖看,琢磨了半天也没有看出个究竟,最后打着哈哈知难而退。

傍晚,太阳已经下山,围在洞口看热闹的人群有增无减,方圆数十里的名流雅士都闻讯赶来看个新鲜,仅此等人就有四、五十个。夜色降临,众人怕有意外,乡绅们合议一番后一致同意将两块石碑抬下山来,运到镇上。数天后,石碑不见踪影,也没人追究关心。所幸的是经山寺的吴姓和尚和寺庙的董事长倪春开带着工具各自用黄纸拓了一套图案和文字,他们认为那图案不是文字,而是上天赐予平民百姓的圣符,拓下来放在枕头里睡觉可以避邪气。

石碑固然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其实洞穴内还有无价之宝。洞穴口并不大,但洞穴内有形态各异的动物骨骼化石,本地老年人断言就是“龙”的化石,可以包治百病,于是许多采石工人便偷偷拿回家中。尤其是考古专家考察结束离开白龙寺后,洞内散碎的化石被山下百姓一抢而空。该洞穴也因此被人们称作白龙洞,以后的事实表明,白龙洞的称呼绝非空穴来风。

受兵荒马乱的时代局限,白龙洞没有得到妥善保护、管理,石宕越挖越大,白龙洞最后也坍塌消失,白龙寺极具旅游价值的亮点资源自此被人为破坏。白龙洞,洞连洞,洞中有洞,洞穴坍塌后又发现许多珍贵的动物化石,由于战乱,政府无力顾及文物保护,加之当地人受谣言蛊惑,新发现的动物化石遭到哄抢。解放后,在彭家山的南坡上,放牛割草的孩子、挖草药的山民也经常可以在草窝里、乱石中找寻到化石碎块,俗称龙骨。龙骨虽不能包治百病,但如遇伤口出血,取龙骨一块,刮粉少许,敷在创口上,即刻见效。笔者出生于离彭家山不足三里路的土库楼自然村,学生时代割草拾柴时常捡到龙骨。小学在校参加劳动时,被身后同学用锄头将脚后跟划开一道口子,敷上龙骨粉后,不久自愈。龙骨粉的药效与云南白药差不多,没有科学依据,估计心理因素的作用较大。

现在,站在新建的水晶山体育公园往北看,能看到对面山坡上有个巨大的凹陷石坑,那就是白龙洞的旧址。数年前,白龙寺开始封山,禁止开采石宕,当年炮声连绵、乱石横飞的石宕已经渐渐恢复植被,但曾经的传说与发生的故事却在流传,无法掩盖。

1939年,何腊寿的哥哥何东山在经山乡绅倪春开家读私塾,虽然只有十几岁,但聪明伶俐,遇事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倪春开很喜欢他,便将那张白龙洞石碑黄纸拓片送给何东山,让何东山研究研究,究竟是什么东西。白龙洞封门的石碑已经不复存在,有人说,在运输过程中不慎摔破,就扔掉了,也有人说,被人收藏转卖了。

何东山每晚拿着那张黄纸拓片在油灯下苦思冥想,翻阅大量的古籍资料,他的二姐一面烧饭洗碗,一面帮着参谋。历经数月,何东山认出个十四个图案原来代表十四个字:“白龙母,岁旱应。头东尾西,三十五步。”百多年前,上湾山荒无人烟,虫兽出没,究竟是谁发现了白龙洞?为何用石碑封洞而不开挖?石碑上为何刻上这些文字,寓意是什么?为何《丹阳县志》在此之前没有只字片句的记载?一连串的疑问悬念让何东山茶饭不香,夜不能寐。正当何东山苦心研究时,却因民事纠纷惨遭白龙寺和尚张道林的黑手,年纪轻轻就死于非命。白龙洞从此变成了永远解不开的谜团。

1941年,荒田村来了一个姓周的刻图章的先生,何腊寿凭着记忆,将哥哥何东山一直未解开的四个象形文字请教周先生,周先生微微一笑,“不是专业人士还真认不出来,这四个字是白龙遗躯。”何腊寿当时便惊呆了,流传千年的白龙传说和白龙洞里的动物化石究竟有什么联系?偶然的巧合还是果真有白龙存在?” 。 在白龙寺一带有白龙和青龙的传说,“部落神父”文中说:

“相传世居此地的人们,乡风至纯,安居乐业。一日有个待字闺中的少女上山砍柴,迷路于雾气缠绕的山湾里。谁知回家数月后产下两条蚯蚓般怪物,一青一白,甚是吓人。怪物见风就长,转眼间成了胳膊粗的巨蟒,三日后竟然腾空而起,翻飞盘旋。
寒来暑往,昔日的黄花闺女早已变成白发苍苍的老太婆。阴历四月初一,晴空忽起霹雳,狂风呼啸,乌云翻滚,云层中青白二龙眸光锐利,威风凛凛,它们是来迎接有生养之恩的母亲去天宫享福的。白龙驮上老母告诫到:“天高云深,未到天宫前,您万万不可睁眼。”青龙则先行一步回天宫报信。
坐在白龙背上的老母亲隐约听到敲锣打鼓的声音,睁眼一瞧,原来是青龙带着一群天兵天将正张牙舞爪地奏乐欢迎她呢,她喜得眉开眼笑,可低头一看,万丈深渊,深不可测,她一阵心悸,坠入云端落地而亡”。
    以上可知白龙洞门板石上刻的像形文字是“白龙遗躯”和“白龙母,岁旱应。头东尾西,三十五步”,白龙洞是和坠地而亡的白龙(青龙)母亲相关联。根据石刻铭文和当地白龙寺村民描述:“洞门打开,里面看到的就是一条白龙”,经过分析笔者认为:白龙洞里的“白龙”是用一万年前哺乳动物骨骼摆放堆塑成龙的造形,“头东尾西”,“三十五步”约46米长。辽宁查海石堆龙只有19.7米长,埤城白龙洞兽骨化石龙才是“中华第一龙”!
白龙洞口刻石是4个像形字和14个图案形字,是图文混用时期,明显要早于甲骨文字,是商前文字。文字是国家和贵族间记载交流使用的,是国家文明的要素之一,只有在王朝都城才能更容易发现文字,就像在殷墟发现甲骨文一样。
朱方城是三城制,全国同期唯一,面积120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一大古都!

环太湖地区是华夏文化发源地,良渚夏族西迁宁镇等地区,形成湖熟文化,朱方城具有多种良渚文明因素特征,朱方城是夏都!


水晶山白龙寺

上湾山“白龙洞”宕口

白龙洞“龙骨”化石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6 反对反对
2#
发表于 2022-3-8 18:4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镇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22-3-9 07:2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

点评

此类作品多写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3-9 16: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22-3-9 16:1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镇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22-3-10 07:2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镇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苏ICP备2020068145号-1

苏公网安备:32110102321125号

经营性ICP:苏B2-20201755

镇江步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营业执照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